2月16日淩晨,海南鐵路三亞動車運用所檢修庫內一派繁忙景象。
“喜治,D3道1列位1183車組啟機後閃報06車網壓檢測故障。”
“馬上到,先排查接線。”說罷,陳喜治抱起筆記本電腦,拿起對講機,三步並作兩步,一路小跑向司機室奔去。
此時已是淩晨4點半,離該車組出庫僅有1個半小時,刨去動車組司機出庫試驗時間,留給他們處理故障的時間不足40分鍾。
跑上車的陳喜治,看到滿頭大汗的診斷員鄧春暉和故障處置小組人員正在逐個排查接線插頭狀態,還是沒有半點頭緒。
陳喜治沉著冷靜思考後,一邊安排同事重新核對空開是否失效、接線有無鬆動破損、插頭有無縮針擴孔,測量接線絕緣值、通斷是否正常,監控對比相鄰車廂網壓是否一致,一邊席地而坐逐條分析滿是英文的運行數據,希望能從中找出端倪。因為他很清楚,閃報的故障是“活”的,故障來源不易查找。
陳喜治春運堅守崗位。趙慶山 攝
“必須要找出故障原因,決不能讓車組帶隱患出庫。”陳喜治暗下死磕到底的決心,因為他很清楚,如果放任該故障帶上線,極有可能再次報出,結果將是本列限速,阻擋後續列車,引發大麵積晚點,幹擾運輸秩序。
經過一遍又一遍的檢測、數據對比分析,最終發現網側電壓檢測互感器18個接線觸點其中之一電壓異常,打開觸點線排果然發現有虛接現象。
“我的‘根’在海南,這裏山美水美人更美。全球首條環島高鐵從我家門前駛過,我喜歡銀龍馳騁綠水青山間。”1994年出生於海南儋州的陳喜治,自2016年軌道交通專業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海南為家鄉鐵路事業添磚加瓦,現已是海南鐵路三亞動車運用所一名青年技術組長。
上班後,陳喜治一頭紮進了車間職工書屋,捧著厚厚的技術資料一點一點研究、一項一項琢磨,拿著一頁一頁技術圖紙鑽地溝、爬車頂,追著師傅一個一個請教。遇到師傅不懂的,他就去找分管技術員。硬件設備技術“過關”後,他又瞄準了學習英文,日複一日,車間的水榭旁、綠蔭下、書屋內總能看到他正在學習的身影。
憑借著對高鐵事業的執著和堅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磨礪,他迅速蛻變為班組技術能手、車間技術“大咖”。
今年是陳喜治在三亞動車運用所度過的第8個年頭。自參加工作以來,離家不足300公裏的他幾乎成了“機械天團集體年夜飯”的常客。他深知春運對鐵路是大考,今年又是他擔任技術組長的首個春運,他不能鬆懈與放鬆,而家人的支持和鼓勵更是他堅守崗位的最大動力。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趙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