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 看三亞如何發力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 看三亞如何發力

現代化產業體係是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崖州灣科技城研學穀。記者 陳聰聰 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三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作出了新的部署,指出要堅持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全力推動高端購物、境外消費回流,聚焦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和南繁種業、深海科技“兩個未來產業”,擘畫了三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的宏偉藍圖。

加速釋放旅遊消費活力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紅波指出,新的一年,三亞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幹部作風能力建設的重要論述,全麵落實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幹部作風能力建設的要求和省兩會精神,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堅持“雙輪驅動”,持續推進國際旅遊勝地和自貿港科創高地建設。

目標是奮鬥的方向。

2月1日,三亞市旅遊發展局與韓國(株)哈拿旅遊簽署了《2024年韓國入境市場聯合營銷協議》,將通過深度友好合作,為更多韓國及境內外遊客呈現豐富多彩的三亞旅遊產品,共同推動兩地旅遊產業國際化、高質量發展;2月2日,“吉陽風韻·六盤風華”2024年六盤村年貨節暨美食節開幕,現場遊人如織;為了迎接2024年春節的到來,三亞推出5條各具特色的和美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巧妙串聯起了三亞各個和美鄉村……2024年開年,三亞旅遊市場百花齊放,持續火熱。

作為全國著名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已經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當前,三亞圍繞建設國際旅遊勝地,完善高品質設施功能,優化提升旅遊要素的國際化配置水平,持續壯大文化娛樂、醫療康養等旅遊新業態,高水平辦好各類節慶活動、文體賽事。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推行並優化“三亞放心遊”“先行賠付”“一戶一碼”等工作機製,加大旅遊市場違法行為查處力度,維護遊客和旅遊企業的合法權益,擦亮“三亞旅遊”金字招牌。

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近日,三亞又傳來好消息。

1月31日,《國家南繁矽穀建設規劃(2023—2030年)》新聞發布會在三亞召開,根據《規劃》,南繁矽穀以“一心一軸多基地”進行空間布局。其中,“一心”是以三亞市崖州區為核心,南繁科技城、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都在這裏集中布局。

“南繁矽穀的很多重點建設項目都在三亞布局,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為此,三亞已做足了準備。”副市長張長豐表示,為了加快推進國家南繁矽穀建設,三亞持續深化崖州灣科技城的規劃布局,製定發布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總體規劃(2018—2035)》《南繁科技城產業規劃》,提前布置空間、產業定位。目前,已建成集科研、學習、工作、居住、醫療、教育、休閑、購物於一體的新城。

產業是發展的基石。新興產業的科學布局與健康發展,又是高質量發展體係構建的重要組成,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過去一年,三亞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崖州灣科技城彙聚32家科研機構、4家國家級科研平台、25家省部級科研平台。三亞數學與物理研究中心開工建設。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圓滿舉辦2023 中國種子大會,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等一批頂尖農業科技盛會。三亞紫金黃金精煉項目順利投產,海南首家“區塊鏈”金店在三亞開業。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6件,較上年增長一倍以上。全市高新技術產業達到22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46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10家。

從旅遊城市過渡到旅遊科創並舉的現代化濱海城市,三亞以科技創新驅動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自貿港科創高地。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升級

過去一年,三亞現代服務業多點發力。中央商務區現代金融產業入選全省首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海南國際清算所積極推動場外衍生品市場建設。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通過開業驗收,落地首例符合國際標準的碳中和產品。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推動玉米、LNG等七大品種上市交易,業務範圍覆蓋14個省份20餘個產業集群。10餘個專業會展品牌相繼落戶三亞。

回看去年,三亞現代服務業取得殊為不易的成績。

展望新的一年,麵對新的挑戰,三亞現代服務業如何乘風破浪、提質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三亞要注重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總量規模,優化內部結構,努力構建優質高效、布局優化、競爭力強、多業態集聚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係。加快建設“兩個總部基地”三亞示範區,積極引進跨境服務專業機構,大力發展貿易經紀代理、智慧供應鏈、信息化管理、專業谘詢等商務服務業,擴大園區總部企業陣營。深化國際友城交往,積極加強與RCEP國家產業園區的互利合作,構建高質量國際“朋友圈”。擴大金融業開放,推動央企、民企、跨國企業設立財資中心和開展跨境資金池業務,持續引進頭部公募基金銷售公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銀行分支機構、保險服務中心等持牌金融機構和監管備案企業,積極支持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加快發展QFLP和QDLP跨境投資國際創投業務。積極培育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深化與國際知名拍賣機構、國際藏家、交易平台的合作,拓展文物藝術品交易、保養、安保、保險、融資等專業服務。大力發展郵輪、遊艇產業,謀劃啟動國際郵輪港建設,拓展郵輪航線,增加郵輪航次,推動中資郵輪公司落地。優化完善遊艇設施配套,升級推出三亞遊艇大數據平台,積極引進遊艇產業鏈主企業,推動遊艇產業加速發展。發展高水平特色會展產業,高規格辦好2024亞洲種子大會等國際會展活動,積極爭取全球自由貿易港論壇落戶三亞,做強深海科技、南繁育種等優勢領域專業型會展。

做優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近年來,三亞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不斷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構建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體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農業王牌力量,湧現了一批熱帶水果、休閑漁業、深海養殖等特色產業。

“三亞加快新奇特優品種引進,突出第一口鮮,要讓熱帶水果產業快速突破百億元產值。”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柯用春表示,崖州灣科技城集聚海洋領域的院士和專家,可幫助三亞實現養殖品種、技術的快速提升。

據悉,近年來,三亞每年有50餘萬噸優質熱帶水果“飛上”國內100多個城市百姓餐桌,並遠銷新加坡、加拿大、德國等海外市場,年銷售總額近80億元。

怎樣實現新突破?從哪裏著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勾勒出了發展藍圖:大力引進同緯度熱帶水果新品,發展“新奇特優”熱帶水果產業,力爭榴蓮、燕窩果、榴蓮蜜等新品種種植麵積持續擴大。開展優質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發揮“三亞芒果”品牌優勢,繼續打造育才榴蓮、天涯秋葵等一批地標品牌。持續優化瓜菜種植結構,擴大“稻菜輪作”麵積。積極扶持油茶、沉香等高附加值種植產業。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和海洋牧場教學科研示範基地,增加深海網箱數量。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保障糧食生產,堅決遏製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穩妥做好整改複耕工作,確保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布局合理穩定。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島封關運作的攻堅之年。

奮鬥鑄就輝煌,實幹贏得未來。2024年,從春天出發,三亞正在奮力奔跑。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馮晨陽

責任編輯:薑曉瑩

三 亞 傳 媒 影 視

集 團 媒 體 矩 陣

客戶端
三亞日報微信
三亞廣播電視台微信
三亞日報微博
三亞廣播電視台微博
新聞推薦
2024-02-07 13:09
來源: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2024-02-20 06:21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2-20 06:12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2-20 06:07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2-07 13:19
來源:中共三亞市委宣傳部
2024-02-19 07:10
來源:三亞新聞網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 看三亞如何發力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2-21 07:04:59

現代化產業體係是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崖州灣科技城研學穀。記者 陳聰聰 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三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作出了新的部署,指出要堅持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全力推動高端購物、境外消費回流,聚焦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和南繁種業、深海科技“兩個未來產業”,擘畫了三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的宏偉藍圖。

加速釋放旅遊消費活力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紅波指出,新的一年,三亞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幹部作風能力建設的重要論述,全麵落實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幹部作風能力建設的要求和省兩會精神,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堅持“雙輪驅動”,持續推進國際旅遊勝地和自貿港科創高地建設。

目標是奮鬥的方向。

2月1日,三亞市旅遊發展局與韓國(株)哈拿旅遊簽署了《2024年韓國入境市場聯合營銷協議》,將通過深度友好合作,為更多韓國及境內外遊客呈現豐富多彩的三亞旅遊產品,共同推動兩地旅遊產業國際化、高質量發展;2月2日,“吉陽風韻·六盤風華”2024年六盤村年貨節暨美食節開幕,現場遊人如織;為了迎接2024年春節的到來,三亞推出5條各具特色的和美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巧妙串聯起了三亞各個和美鄉村……2024年開年,三亞旅遊市場百花齊放,持續火熱。

作為全國著名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已經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當前,三亞圍繞建設國際旅遊勝地,完善高品質設施功能,優化提升旅遊要素的國際化配置水平,持續壯大文化娛樂、醫療康養等旅遊新業態,高水平辦好各類節慶活動、文體賽事。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推行並優化“三亞放心遊”“先行賠付”“一戶一碼”等工作機製,加大旅遊市場違法行為查處力度,維護遊客和旅遊企業的合法權益,擦亮“三亞旅遊”金字招牌。

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近日,三亞又傳來好消息。

1月31日,《國家南繁矽穀建設規劃(2023—2030年)》新聞發布會在三亞召開,根據《規劃》,南繁矽穀以“一心一軸多基地”進行空間布局。其中,“一心”是以三亞市崖州區為核心,南繁科技城、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都在這裏集中布局。

“南繁矽穀的很多重點建設項目都在三亞布局,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為此,三亞已做足了準備。”副市長張長豐表示,為了加快推進國家南繁矽穀建設,三亞持續深化崖州灣科技城的規劃布局,製定發布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總體規劃(2018—2035)》《南繁科技城產業規劃》,提前布置空間、產業定位。目前,已建成集科研、學習、工作、居住、醫療、教育、休閑、購物於一體的新城。

產業是發展的基石。新興產業的科學布局與健康發展,又是高質量發展體係構建的重要組成,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過去一年,三亞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崖州灣科技城彙聚32家科研機構、4家國家級科研平台、25家省部級科研平台。三亞數學與物理研究中心開工建設。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圓滿舉辦2023 中國種子大會,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等一批頂尖農業科技盛會。三亞紫金黃金精煉項目順利投產,海南首家“區塊鏈”金店在三亞開業。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6件,較上年增長一倍以上。全市高新技術產業達到22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46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10家。

從旅遊城市過渡到旅遊科創並舉的現代化濱海城市,三亞以科技創新驅動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自貿港科創高地。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升級

過去一年,三亞現代服務業多點發力。中央商務區現代金融產業入選全省首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海南國際清算所積極推動場外衍生品市場建設。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通過開業驗收,落地首例符合國際標準的碳中和產品。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推動玉米、LNG等七大品種上市交易,業務範圍覆蓋14個省份20餘個產業集群。10餘個專業會展品牌相繼落戶三亞。

回看去年,三亞現代服務業取得殊為不易的成績。

展望新的一年,麵對新的挑戰,三亞現代服務業如何乘風破浪、提質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三亞要注重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總量規模,優化內部結構,努力構建優質高效、布局優化、競爭力強、多業態集聚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係。加快建設“兩個總部基地”三亞示範區,積極引進跨境服務專業機構,大力發展貿易經紀代理、智慧供應鏈、信息化管理、專業谘詢等商務服務業,擴大園區總部企業陣營。深化國際友城交往,積極加強與RCEP國家產業園區的互利合作,構建高質量國際“朋友圈”。擴大金融業開放,推動央企、民企、跨國企業設立財資中心和開展跨境資金池業務,持續引進頭部公募基金銷售公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銀行分支機構、保險服務中心等持牌金融機構和監管備案企業,積極支持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加快發展QFLP和QDLP跨境投資國際創投業務。積極培育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深化與國際知名拍賣機構、國際藏家、交易平台的合作,拓展文物藝術品交易、保養、安保、保險、融資等專業服務。大力發展郵輪、遊艇產業,謀劃啟動國際郵輪港建設,拓展郵輪航線,增加郵輪航次,推動中資郵輪公司落地。優化完善遊艇設施配套,升級推出三亞遊艇大數據平台,積極引進遊艇產業鏈主企業,推動遊艇產業加速發展。發展高水平特色會展產業,高規格辦好2024亞洲種子大會等國際會展活動,積極爭取全球自由貿易港論壇落戶三亞,做強深海科技、南繁育種等優勢領域專業型會展。

做優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近年來,三亞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不斷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構建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體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農業王牌力量,湧現了一批熱帶水果、休閑漁業、深海養殖等特色產業。

“三亞加快新奇特優品種引進,突出第一口鮮,要讓熱帶水果產業快速突破百億元產值。”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柯用春表示,崖州灣科技城集聚海洋領域的院士和專家,可幫助三亞實現養殖品種、技術的快速提升。

據悉,近年來,三亞每年有50餘萬噸優質熱帶水果“飛上”國內100多個城市百姓餐桌,並遠銷新加坡、加拿大、德國等海外市場,年銷售總額近80億元。

怎樣實現新突破?從哪裏著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勾勒出了發展藍圖:大力引進同緯度熱帶水果新品,發展“新奇特優”熱帶水果產業,力爭榴蓮、燕窩果、榴蓮蜜等新品種種植麵積持續擴大。開展優質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發揮“三亞芒果”品牌優勢,繼續打造育才榴蓮、天涯秋葵等一批地標品牌。持續優化瓜菜種植結構,擴大“稻菜輪作”麵積。積極扶持油茶、沉香等高附加值種植產業。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和海洋牧場教學科研示範基地,增加深海網箱數量。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保障糧食生產,堅決遏製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穩妥做好整改複耕工作,確保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布局合理穩定。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島封關運作的攻堅之年。

奮鬥鑄就輝煌,實幹贏得未來。2024年,從春天出發,三亞正在奮力奔跑。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馮晨陽

責任編輯:薑曉瑩
下載大三亞APP
了解更多三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