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老人:三亞就像家一樣溫暖
“候鳥”老人:三亞就像家一樣溫暖

每到冬季,氣候溫暖宜人的三亞迎來眾多旅居的“候鳥”老人,他們大多來自北方,康養需求使他們在南北方之間流動養老,在不同季節尋找更舒適的環境生活。康養之餘,一些“候鳥”老人在三亞的學校開科普講堂、進社區辦書畫培訓班、去鄉村做義診谘詢等,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或技能繼續發揮餘熱,奉獻社會。

“候鳥”老人(右)寫春聯送祝福。本報記者 黃世烽 攝

“候鳥”老人與當地居民實現共住共享共樂

“每年10月中旬,我便帶著愛人來三亞‘過冬’。這個地方鳥語花香,氣溫適合,我們覺得非常好!”1月30日下午,正在天涯區南島居紮道隊(當地黎族同胞居住地)大榕樹下參加每周兩次的歌友例會的“候鳥”老人解吉彥對記者說,相較於寒冷的北方,三亞舒適的環境讓他們住了還想住,常來還想來,三亞就像家一樣溫暖。

現年70歲的解吉彥,在2021年通過朋友介紹,了解到天涯區南島居的宜居環境後,於當年冬季從老家山西運城來到南島居過冬。剛到南島居,他就喜歡上這裏清新的空氣以及淳樸的鄉風。不久後,他找到一起在此過冬迎新的山西老鄉,提議可以發揮各自的特長、喜好,以文藝聯動的形式融入到當地居民的生活,實現共住共享共樂。

“我會拉二胡,在這裏,其他朋友有的擅長吹電子管,有的擅長音樂指揮。”解吉彥告訴記者,也有北京、天津、陝西的朋友慕名而來,在南島居過冬迎新,紛紛加入他們的文藝團隊。前不久,“候鳥”老人們和當地居民一起組織策劃群眾文藝活動,並將於今年臘月廿七日開展,為當地群眾獻上一場南北文化融合的視聽盛宴。

“候鳥”老人解吉彥(左五)與當地居民合影。

記者了解到,在解吉彥等人的群策群力之下,他們居住範圍內“候鳥”老人和當地居民的凝聚力不斷提升。每年過年期間都會各家出力,集中辦一場家庭聚餐活動,暢聊新年願景。

“這裏就像在老家互相走親戚拜年一樣。”解吉彥說,在三亞過年的氛圍很好,活動多也熱鬧,親戚朋友有時會在春節期間來三亞度假休閑。

“候鳥”老人寫春聯送“福”,溫暖居民心

剪刀翻飛間,一個“吉”字就展現在眼前。近日,在三亞灣黨群服務中心,轄區居民在來自重慶移通學院的誌願者老師和“候鳥”老人們的協助下,挑選有美好祝福寓意的剪紙圖樣,細致地折紙、裁剪,輕輕打開一拉,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就呈現在眼前,飽含著轄區居民們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盼。

無聯不成春,有聯春更濃。活動現場,紅色的紙張渲染著濃濃的節日氛圍,轄區居民在誌願者老師和“候鳥”老人們的協助下書寫下 “百年天地回元氣,一統山河際太平”“龍騰四海財源廣,瑞氣呈祥家業興”等一副副紅彤彤、喜洋洋的春聯,以筆頌情,以字傳意,書寫了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景,對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

隨後,誌願者老師和“候鳥”老人們與三亞灣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同將承載著新年祝願的“新年大禮包”帶到天涯區友誼路社區,在社區網格員的陪同下一起把濃濃的年味兒和新春的祝福提前送到居民家中。居民們拿著紅火的福字、對聯、窗花等,高興不已,紛紛表示感謝。

“候鳥”老人在三亞享受幸福康養生活

“如果在老家,冬天不適合鍛煉。而這裏環境很好,還有專業教練指導,身體恢複得很好。”居住在吉陽區丹州小區某公寓的林運風老人說。

“這裏的配套非常齊全,有康養中心,還專門配備適合老人活動的場所,很適合養老生活。”因為患有哮喘,現年89歲的林運風在春節前把家從吉林遷到了三亞。除了鍾情海南良好的環境,老人更看重三亞社區的康養配套。

“三亞山好、水好、植被好、空氣好。”在崖州區東關社區,現年68歲、來自遼寧的孫曉麗說,因為她丈夫身體不好,三亞的氣候適合調養,他們從5年前就選擇來三亞過冬。

春節假期是三亞傳統旅遊旺季,天南地北不少人選擇到三亞旅遊過年。現年76歲、居住在海棠區的“候鳥”老人王阿姨說,自己幾乎每年春節都在旅行中度過,冬日溫暖的氣候是選擇三亞的主要原因。

隨著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不斷顯現,作為國家首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三亞加速推動旅遊與健康醫療、養老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引進國內眾多優質醫療資源,不斷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候鳥”老人在三亞暢享幸福康養生活。

“候鳥”老人在第二故鄉發揮餘熱

“瞧!這個餅幹盒為什麼沒有滑下去呢?這是什麼科學原理呢?”“兩個物品吸在一起,無論用多大的力氣都拉不開,這是為什麼呢?”現年86歲的“候鳥”老人葉健祺經常受邀到社區為當地孩子們上科技課。

中山大學物理係畢業、黑龍江大學退休教授、全國高等院校實驗室係統先進工作者……這些都是葉健祺身上的標簽。因為這幾年經常到天涯區各社區免費給孩子們做實驗,讓孩子們對科學產生興趣,被孩子們親切稱為“科學爺爺”。

“我的養老觀念就是要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籍貫廣東佛山的葉健祺10多年前,因為一次旅遊與三亞結緣,後選擇在此度假養老。除了組織更多“候鳥”人才聚集起來,葉健祺還在多個社區開展科普活動,在學校開設科學課程。據統計,近4年,葉健祺在三亞共開展了近70場活動,完成近700個課時的教學工作。

為了滿足“候鳥”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天涯區於2019年率先成立三亞市天涯區候鳥人才協會,目前已吸納600餘位身懷技藝的“候鳥”人才。三亞市天涯區候鳥人才協會會長羅誌平介紹,該協會成員大多是來三亞避寒旅居的“候鳥”老人,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擅長的領域參與活動,在第二故鄉繼續發揮餘熱。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黃世烽 通訊員 何金莉)

責任編輯:王雪杉

三 亞 傳 媒 影 視

集 團 媒 體 矩 陣

客戶端
三亞日報微信
三亞廣播電視台微信
三亞日報微博
三亞廣播電視台微博
新聞推薦
2024-01-30 07:31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1-30 07:39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1-30 07:35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1-29 07:40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1-29 07:44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1-27 07:20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1-27 07:19
來源:三亞新聞網
“候鳥”老人:三亞就像家一樣溫暖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4-01-31 06:41:29

每到冬季,氣候溫暖宜人的三亞迎來眾多旅居的“候鳥”老人,他們大多來自北方,康養需求使他們在南北方之間流動養老,在不同季節尋找更舒適的環境生活。康養之餘,一些“候鳥”老人在三亞的學校開科普講堂、進社區辦書畫培訓班、去鄉村做義診谘詢等,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或技能繼續發揮餘熱,奉獻社會。

“候鳥”老人(右)寫春聯送祝福。本報記者 黃世烽 攝

“候鳥”老人與當地居民實現共住共享共樂

“每年10月中旬,我便帶著愛人來三亞‘過冬’。這個地方鳥語花香,氣溫適合,我們覺得非常好!”1月30日下午,正在天涯區南島居紮道隊(當地黎族同胞居住地)大榕樹下參加每周兩次的歌友例會的“候鳥”老人解吉彥對記者說,相較於寒冷的北方,三亞舒適的環境讓他們住了還想住,常來還想來,三亞就像家一樣溫暖。

現年70歲的解吉彥,在2021年通過朋友介紹,了解到天涯區南島居的宜居環境後,於當年冬季從老家山西運城來到南島居過冬。剛到南島居,他就喜歡上這裏清新的空氣以及淳樸的鄉風。不久後,他找到一起在此過冬迎新的山西老鄉,提議可以發揮各自的特長、喜好,以文藝聯動的形式融入到當地居民的生活,實現共住共享共樂。

“我會拉二胡,在這裏,其他朋友有的擅長吹電子管,有的擅長音樂指揮。”解吉彥告訴記者,也有北京、天津、陝西的朋友慕名而來,在南島居過冬迎新,紛紛加入他們的文藝團隊。前不久,“候鳥”老人們和當地居民一起組織策劃群眾文藝活動,並將於今年臘月廿七日開展,為當地群眾獻上一場南北文化融合的視聽盛宴。

“候鳥”老人解吉彥(左五)與當地居民合影。

記者了解到,在解吉彥等人的群策群力之下,他們居住範圍內“候鳥”老人和當地居民的凝聚力不斷提升。每年過年期間都會各家出力,集中辦一場家庭聚餐活動,暢聊新年願景。

“這裏就像在老家互相走親戚拜年一樣。”解吉彥說,在三亞過年的氛圍很好,活動多也熱鬧,親戚朋友有時會在春節期間來三亞度假休閑。

“候鳥”老人寫春聯送“福”,溫暖居民心

剪刀翻飛間,一個“吉”字就展現在眼前。近日,在三亞灣黨群服務中心,轄區居民在來自重慶移通學院的誌願者老師和“候鳥”老人們的協助下,挑選有美好祝福寓意的剪紙圖樣,細致地折紙、裁剪,輕輕打開一拉,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就呈現在眼前,飽含著轄區居民們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盼。

無聯不成春,有聯春更濃。活動現場,紅色的紙張渲染著濃濃的節日氛圍,轄區居民在誌願者老師和“候鳥”老人們的協助下書寫下 “百年天地回元氣,一統山河際太平”“龍騰四海財源廣,瑞氣呈祥家業興”等一副副紅彤彤、喜洋洋的春聯,以筆頌情,以字傳意,書寫了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景,對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

隨後,誌願者老師和“候鳥”老人們與三亞灣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同將承載著新年祝願的“新年大禮包”帶到天涯區友誼路社區,在社區網格員的陪同下一起把濃濃的年味兒和新春的祝福提前送到居民家中。居民們拿著紅火的福字、對聯、窗花等,高興不已,紛紛表示感謝。

“候鳥”老人在三亞享受幸福康養生活

“如果在老家,冬天不適合鍛煉。而這裏環境很好,還有專業教練指導,身體恢複得很好。”居住在吉陽區丹州小區某公寓的林運風老人說。

“這裏的配套非常齊全,有康養中心,還專門配備適合老人活動的場所,很適合養老生活。”因為患有哮喘,現年89歲的林運風在春節前把家從吉林遷到了三亞。除了鍾情海南良好的環境,老人更看重三亞社區的康養配套。

“三亞山好、水好、植被好、空氣好。”在崖州區東關社區,現年68歲、來自遼寧的孫曉麗說,因為她丈夫身體不好,三亞的氣候適合調養,他們從5年前就選擇來三亞過冬。

春節假期是三亞傳統旅遊旺季,天南地北不少人選擇到三亞旅遊過年。現年76歲、居住在海棠區的“候鳥”老人王阿姨說,自己幾乎每年春節都在旅行中度過,冬日溫暖的氣候是選擇三亞的主要原因。

隨著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不斷顯現,作為國家首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三亞加速推動旅遊與健康醫療、養老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引進國內眾多優質醫療資源,不斷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候鳥”老人在三亞暢享幸福康養生活。

“候鳥”老人在第二故鄉發揮餘熱

“瞧!這個餅幹盒為什麼沒有滑下去呢?這是什麼科學原理呢?”“兩個物品吸在一起,無論用多大的力氣都拉不開,這是為什麼呢?”現年86歲的“候鳥”老人葉健祺經常受邀到社區為當地孩子們上科技課。

中山大學物理係畢業、黑龍江大學退休教授、全國高等院校實驗室係統先進工作者……這些都是葉健祺身上的標簽。因為這幾年經常到天涯區各社區免費給孩子們做實驗,讓孩子們對科學產生興趣,被孩子們親切稱為“科學爺爺”。

“我的養老觀念就是要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籍貫廣東佛山的葉健祺10多年前,因為一次旅遊與三亞結緣,後選擇在此度假養老。除了組織更多“候鳥”人才聚集起來,葉健祺還在多個社區開展科普活動,在學校開設科學課程。據統計,近4年,葉健祺在三亞共開展了近70場活動,完成近700個課時的教學工作。

為了滿足“候鳥”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天涯區於2019年率先成立三亞市天涯區候鳥人才協會,目前已吸納600餘位身懷技藝的“候鳥”人才。三亞市天涯區候鳥人才協會會長羅誌平介紹,該協會成員大多是來三亞避寒旅居的“候鳥”老人,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擅長的領域參與活動,在第二故鄉繼續發揮餘熱。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黃世烽 通訊員 何金莉)

責任編輯:王雪杉
下載大三亞APP
了解更多三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