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時節,步入崖州區梅西村,景色宜人,遊客愜意,百姓生活正起勁。一眼望去,一幢幢或白或黃的民居錯落有致,一條條村道整潔幹淨……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一幅幅水墨畫似的新農村畫卷正在三亞徐徐鋪開。
鄉村發展,一路向好,全麵振興。1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三亞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政協委員們帶著對“村美民富”新三亞宏偉藍圖的憧憬與期盼,齊聚一堂,共赴盛會。從他們的深情講述裏,從他們的提案中,聽到的是濃濃的民生期待,是滿滿的奮進信心。
改革換來“新天地”
“鄉村平安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關於“三農”工作的務實部署,引發了政協委員們的強烈共鳴和期待。大家一致認為,要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重在激活“三農”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塑城鄉關係,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得益於美麗鄉村的建設,我們的民宿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新的突破,我們還打算為村裏的平台公司請職業經理人,做強我們的村集體企業……”在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分組討論會上,市政協委員譚中仙向大家分享了吉陽區博後村新的喜悅,並提出了建議。
放眼大會之外,博後村的遊客紛至遝來,民宿產業的發展,激活了全村經濟脈搏,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不隻是博後村,如今的三亞,一個個村莊、一片片沃野的蛻變,讓人們直觀感受到三亞的發展,亦能從中體味到群眾不斷提升的幸福感。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振興之路已經鋪就。
梅西村村民孫器騰在精心照顧花草。
美麗鄉村的建設,要夯實“裏子”扮靚“麵子”,這實際是在於一個“變”字。三亞以“變”字為核心,不破不立,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賦能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擲地有聲的“組合拳”,結出了滿滿當當的“金果子”。如今,在“三變”的加持下,海南(三亞)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持續突破創新、交易額突破2億元。借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三塊地”改革契機,天涯區抱前村率先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既解決了入駐企業產業用地問題,又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缺乏啟動資金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市87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吉陽區博後村集體經濟收入破千萬元。
村民生活越來越好
天藍山綠、花香滿路、庭院咖啡香……走進天涯區水蛟村,路邊的一處民房顯得格外雅致。庭院內,樸素的裝飾、寬敞的院子、芒果樹下的長桌咖啡等,共同構成一幅幽靜恬雅的圖景,一派生機勃勃的和美鄉村景象撲麵而來。
博後村民宿。記者 李學仕 攝
“裏子”實了,“麵子”也足了。這得益於三亞創新工作機製,推動和美鄉村“三美融合”。深入實施“四個一批”模式、“六個一”工作機製,全力推進全市第一批抱前村等11個市級和美鄉村示範村建設收官,取得明顯成效,為“三美融合”持續高質量推進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鄉村建得好不好,既要看人居環境、設施硬件的“麵子”,也要看文明鄉風、民俗軟件的“裏子”。去年以來,三亞紮實開展人居環境建設。推進實現家美、院美、村美、風尚美、心理美“五美”共建;推進農村村內未硬化及破損道路建設試點。啟動1000座農村戶廁改造,竣工1000座,竣工率100%。目前全市68%的行政村建設標準化垃圾收集屋(亭),實現農村垃圾分類設施100%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100%。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70.1%。
此外,三亞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全市行政村和具備條件的自然村 100%通公交。全市自然村和農墾居民小組全部實現光纖寬帶網絡和4G通訊信號全覆蓋。農村電網綜合電壓合格率提升至99.9%以上。持續改善提升學校辦學條件,三亞共實施6個寄宿製學校項目並已全部完工,6個項目的設備采購,截至目前,項目已全部招標並實施完成。實施醫療服務能力“五個一”提升計劃,全市5個區級基層康複理療站已全麵運營,提供服務6700餘人次。深化農村社會工作服務,新建社工站5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係,試點建設日間照料中心項目5個。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鄉風文明建設,環境美、鄉風淳的新鄉村星羅棋布,裝點廣袤的鄉野大地。未來,三亞將深入實施和美鄉村建設行動,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持續高質量推動和美鄉村建設,打造海南自貿港鄉村振興“三亞樣板”。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張慧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