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三亞
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三亞

一棟棟鱗次櫛比的民宿、一艘艘造型各異的遊艇、一株株迎風而立的稻穗……這是近日多位媒體記者在三亞看到的景象。6月28日至30日,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三亞。40餘名中央和省級媒體記者,圍繞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多個領域,在三亞博後村、國際免稅城、國際遊艇中心、亞龍灣國際玫瑰穀、崖州灣科技城等地相繼展開調研。不少時隔多年再訪三亞的記者感慨,如今的三亞發展日新月異,村落更美了,村民更富了,投資發展的機遇更多了。

◆博後村: 

打造“金牌”民宿

鹽堿地裏開出“致富花”

調研行的第一站,記者團來到了博後村。哎岬湖畔綠意蔥蔥、鳥語花香,漫步在湖邊,令記者們流連忘返。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身旁碧波蕩漾的哎岬湖,十年前曾是一片髒亂差的臭水塘。彼時的博後村,水、電、網均不通,道路多是崎嶇的泥巴路,街頭遠不如現在這般熱鬧,村民人均年收入僅5200元,種植和養殖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而在2022年,博後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9500元,較十年前翻了兩番有餘,民宿成了村裏炙手可熱的產業。

博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村已建成61家民宿,有1863間客房,是省內最大的民宿村之一。去年,博後村民宿共接待遊客29.32萬人次,營業收入達5542萬元。

亞龍灣國際玫瑰穀是博後村另一特色產業,記者團來訪時,亞龍灣國際玫瑰穀購物中心人頭攢動,護膚品、玫瑰餅、玫瑰茶……各類玫瑰衍生產品讓遊客挑花眼。千畝玫瑰園裏,不少遊客在拍照打卡,擁抱大自然。然而在2009年,這裏仍是另一番景象。彼時,海南玫瑰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瑩在博後村租用了2755畝鹽堿地,準備發展熱帶玫瑰產業。然而想在鹽堿地裏種出熱帶玫瑰談何容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楊瑩帶領團隊經曆地表換土、土壤改良、玫瑰種苗培育、品種篩選等環節,最終開創海南玫瑰鮮切花的曆史。“土壤改良,每畝花費了約10萬元,但是單純依賴種植業的發展仍然存在局限性。”楊瑩說,當前玫瑰穀已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持續帶動博後村、六盤村黎族村民增產增收。截至2022年,玫瑰穀累計接待遊客約900萬人次。

◆三亞國際遊艇中心:

打造多功能綜合體

讓更多人感受“千艇之城”

“南邊海國際遊艇碼頭項目擬建設浮碼頭泊位區和係泊泊位區,布置浮泊位223個、係泊位62個,隨著配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三亞到港訪問遊艇數量將有所增長。”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副局長汪洋說,三亞國際遊艇中心將打造集遊艇及相關水上裝備品牌展示交易、文化創意、會議會展、輕奢餐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體,實現365天常態化遊艇展。

俯瞰三亞鴻洲國際遊艇碼頭,遊艇雲集,風景如畫。記者 袁永東 攝

海麵上,千帆駛過,盡皆歸港。今年4月,2023三亞國際遊艇展暨國際酒類展在三亞國際遊艇中心舉辦,吸引了多個國際知名遊艇品牌參與展出,眾多新產品也在此進行全球首秀。此次記者團來訪,讓更多人感受到了三亞作為“千艇之城”的魅力。

依托遊艇產業,三亞中央商務區不斷擴大優勢,打造園區增長極。截至今年5月底,園區企業總數達6338家。當前,園區基本形成紫金海控、大唐海外、恒力集團為代表的總部經濟;以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為代表的金融服務產業;以珠海免稅、海旅免稅、中服免稅為代表的現代商貿產業;以中旅郵輪、國旅環球、亞光科技為代表的郵輪遊艇產業,初步構建起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以蓬勃姿態向“千億級園區”邁進。

◆崖州灣科技城:

種業、深海“兩手抓”

“揭榜掛帥”解疑難

調研行的最後一站,記者團來到崖州灣科技城,感受園區創新探索的澎湃動能。自2019年啟動建設以來,崖州灣科技城以南繁科技、深海科技為主導產業,堅持“產、學、研、城”深度融合,吸引超9000家企業入駐運營,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經過4年建設,一個高標準、開放共享的“種業+深海”科技創新平台集群在崖州灣科技城逐漸成形。人才資源為園區發展賦能。自去年底,崖州灣科技城組建“引智小分隊”出島攬才,吸引一批批國內外優秀人才落戶園區。“截至今年2月底,園區已認定引進人才1102名,就業人數2.43萬人。”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牛晶晶說。

為了讓科研與產業走得更近,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推動企業與實驗室聯合實施“揭榜掛帥”項目,圍繞企業需求開展種業創新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逐步形成“企業命題、院校答題、市場評估”的成果轉化機製。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合作交流部負責人夏勉表示,去年該實驗室累計收到40多個項目申報,經專家評審評議後選出其中27個作為第一期“揭榜掛帥”項目,向全國科研單位公開“張榜”。

調研結束後,不少記者表示,為期兩天半的調研行雖然短暫,卻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裏,不隻是一座濱海旅遊城市。當前,三亞正著力打造“六個標杆”、建設“六個三亞”,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勝地和打造自貿港科創高地,努力當好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標杆和轉型發展的示範,為加快推動海南高質量發展扛起三亞擔當。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陳超全)

責任編輯:王雪杉、蘇文文

三 亞 傳 媒 影 視

集 團 媒 體 矩 陣

客戶端
三亞日報微信
三亞廣播電視台微信
三亞日報微博
三亞廣播電視台微博
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三亞
來源:三亞新聞網
2023-07-04 07:39:04

一棟棟鱗次櫛比的民宿、一艘艘造型各異的遊艇、一株株迎風而立的稻穗……這是近日多位媒體記者在三亞看到的景象。6月28日至30日,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三亞。40餘名中央和省級媒體記者,圍繞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多個領域,在三亞博後村、國際免稅城、國際遊艇中心、亞龍灣國際玫瑰穀、崖州灣科技城等地相繼展開調研。不少時隔多年再訪三亞的記者感慨,如今的三亞發展日新月異,村落更美了,村民更富了,投資發展的機遇更多了。

◆博後村: 

打造“金牌”民宿

鹽堿地裏開出“致富花”

調研行的第一站,記者團來到了博後村。哎岬湖畔綠意蔥蔥、鳥語花香,漫步在湖邊,令記者們流連忘返。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身旁碧波蕩漾的哎岬湖,十年前曾是一片髒亂差的臭水塘。彼時的博後村,水、電、網均不通,道路多是崎嶇的泥巴路,街頭遠不如現在這般熱鬧,村民人均年收入僅5200元,種植和養殖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而在2022年,博後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9500元,較十年前翻了兩番有餘,民宿成了村裏炙手可熱的產業。

博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村已建成61家民宿,有1863間客房,是省內最大的民宿村之一。去年,博後村民宿共接待遊客29.32萬人次,營業收入達5542萬元。

亞龍灣國際玫瑰穀是博後村另一特色產業,記者團來訪時,亞龍灣國際玫瑰穀購物中心人頭攢動,護膚品、玫瑰餅、玫瑰茶……各類玫瑰衍生產品讓遊客挑花眼。千畝玫瑰園裏,不少遊客在拍照打卡,擁抱大自然。然而在2009年,這裏仍是另一番景象。彼時,海南玫瑰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瑩在博後村租用了2755畝鹽堿地,準備發展熱帶玫瑰產業。然而想在鹽堿地裏種出熱帶玫瑰談何容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楊瑩帶領團隊經曆地表換土、土壤改良、玫瑰種苗培育、品種篩選等環節,最終開創海南玫瑰鮮切花的曆史。“土壤改良,每畝花費了約10萬元,但是單純依賴種植業的發展仍然存在局限性。”楊瑩說,當前玫瑰穀已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持續帶動博後村、六盤村黎族村民增產增收。截至2022年,玫瑰穀累計接待遊客約900萬人次。

◆三亞國際遊艇中心:

打造多功能綜合體

讓更多人感受“千艇之城”

“南邊海國際遊艇碼頭項目擬建設浮碼頭泊位區和係泊泊位區,布置浮泊位223個、係泊位62個,隨著配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三亞到港訪問遊艇數量將有所增長。”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副局長汪洋說,三亞國際遊艇中心將打造集遊艇及相關水上裝備品牌展示交易、文化創意、會議會展、輕奢餐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體,實現365天常態化遊艇展。

俯瞰三亞鴻洲國際遊艇碼頭,遊艇雲集,風景如畫。記者 袁永東 攝

海麵上,千帆駛過,盡皆歸港。今年4月,2023三亞國際遊艇展暨國際酒類展在三亞國際遊艇中心舉辦,吸引了多個國際知名遊艇品牌參與展出,眾多新產品也在此進行全球首秀。此次記者團來訪,讓更多人感受到了三亞作為“千艇之城”的魅力。

依托遊艇產業,三亞中央商務區不斷擴大優勢,打造園區增長極。截至今年5月底,園區企業總數達6338家。當前,園區基本形成紫金海控、大唐海外、恒力集團為代表的總部經濟;以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為代表的金融服務產業;以珠海免稅、海旅免稅、中服免稅為代表的現代商貿產業;以中旅郵輪、國旅環球、亞光科技為代表的郵輪遊艇產業,初步構建起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以蓬勃姿態向“千億級園區”邁進。

◆崖州灣科技城:

種業、深海“兩手抓”

“揭榜掛帥”解疑難

調研行的最後一站,記者團來到崖州灣科技城,感受園區創新探索的澎湃動能。自2019年啟動建設以來,崖州灣科技城以南繁科技、深海科技為主導產業,堅持“產、學、研、城”深度融合,吸引超9000家企業入駐運營,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經過4年建設,一個高標準、開放共享的“種業+深海”科技創新平台集群在崖州灣科技城逐漸成形。人才資源為園區發展賦能。自去年底,崖州灣科技城組建“引智小分隊”出島攬才,吸引一批批國內外優秀人才落戶園區。“截至今年2月底,園區已認定引進人才1102名,就業人數2.43萬人。”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牛晶晶說。

為了讓科研與產業走得更近,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推動企業與實驗室聯合實施“揭榜掛帥”項目,圍繞企業需求開展種業創新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逐步形成“企業命題、院校答題、市場評估”的成果轉化機製。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合作交流部負責人夏勉表示,去年該實驗室累計收到40多個項目申報,經專家評審評議後選出其中27個作為第一期“揭榜掛帥”項目,向全國科研單位公開“張榜”。

調研結束後,不少記者表示,為期兩天半的調研行雖然短暫,卻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裏,不隻是一座濱海旅遊城市。當前,三亞正著力打造“六個標杆”、建設“六個三亞”,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勝地和打造自貿港科創高地,努力當好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標杆和轉型發展的示範,為加快推動海南高質量發展扛起三亞擔當。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陳超全)

責任編輯:王雪杉、蘇文文
下載大三亞APP
了解更多三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