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海南省地方標準《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要求》,對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的總體要求、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設施和器材、電氣、消防安全管理、宣傳教育等作出規定。
新《要求》的發布,在具體操作的層麵上對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要求和管理進行了細化,比如電動自行車不得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等區域停放或充電,不應“人車同屋”、車輛進樓入戶;不得一座多充,不應飛線充電等等,希望能進而有效解決長期存在的“人車同屋”“空中飛線”等問題。
當前,電動自行車因其環保、便捷已成為許多市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早已“離不開”的電動自行車,遇到了充電難題。近年來,海南堵疏結合加大整治力度,但“人車同屋”、一座多充、“空中飛線”、過度充電等不安全的充電方式猶存,給人車安全帶來隱患。
治理電動自行車充電亂象,加強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管理,目的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這項工作能否取得成效,能否建立起長效機製,除了取決於相關部門和街道、小區的努力之外,還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要讀懂“人車同屋”背後的焦慮,知曉“人車同屋”“空中飛線”充電的症結所在,才能更好對症下藥。
目前除了少數小區建設電動自行車車棚外,一些電動自行車隻能在露天經受風吹日曬,充電時如遇雷雨天氣,漏電、短路等隱患發生概率會倍增,有條件的車主往往會將車輛推進屋內充電,其他車主隻能希望“沒事”。
此外,在不得“人車同屋”“空中飛線”等嚴管下,充電樁已成為各公司眼中的香餑餑,有的道路便存在多家充電樁管理公司,甚至有的寬不到30米廣場兩側,就有兩家公司在搶占市場。有的2元/4小時,有的1元/3小時……充電也在考驗市民的數學計算能力。收費貴、收費標準不一、輸入電流大小不一、充電樁少等讓市民有點“煩”,亦不利於充電場所的管理。
讀懂“人車同屋”背後市民的焦慮與期待,正視市民的訴求和需求,才能更好地解決長期存在的“人車同屋”“空中飛線”等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方能更好地為民服務、為民造福。
(蔡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