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生態修複造林種植紅樹約100萬株,主要品種有紅欖李、木欖、白骨壤等,造林麵積達1000畝,退塘還林(濕)約2000畝……近年來,三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力保護生態環境中算好政治賬、生態賬、長遠賬,牢牢守住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個三亞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的本錢。
生態環境保護,要算好政治賬。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一旦生態環境被破壞,往往會造成嚴重的生態損失和經濟社會危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三亞全市上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三亞必須了然於胸的“國之大者”。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時刻堅守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始終肩負起責無旁貸的環保重任,才能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麵,確保三亞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生態環境保護,要算好生態賬。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三亞這些年推動生態修複、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已經證明了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之間絕非零和博弈。如今,三亞河早已由濁轉清,白鷺翩躚更怡然;座座廢棄礦山和“光頭山”披上綠衣,山長綠景更美;山區居民在保護中大力發展林上林下經濟,在致富路上步伐更穩底氣更足……一幅幅美麗圖景生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保護,要算好長遠賬。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一旦生態環境在發展中遭到破壞,就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後果。因此,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站在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和“金飯碗”。
風物長宜放眼量。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唯有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和正確政績觀,算好政治賬、生態賬、長遠賬。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曆史擔當,把生態保護好,把環境治理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使三亞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蔡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