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農戶銷售瓜菜、解決出行難問題、為群眾閱讀提供便利……在近期的媒體報道中,人們看到三亞各單位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出實招,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為群眾辦實事,這些事項可能惠及很多人或關乎一個行業,也可能隻是解決一個人的實際困難,不同的單位采取的措施、涉及的領域各有不同,無論是什麼事項,怎麼辦、辦得好不好,都可以從中展現擔當。聚焦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件件走心、件件有落實,才能取得實效。
為群眾辦實事,首先要結合實際,結合本地實際、本部門實際,更重要的是考慮群眾的實際需求。每一個地方有自己的特點,比如產業布局、地理氣候等,如果要解決的是群眾的就業問題,就要考慮所幫助的群眾適合什麼職業、什麼崗位,是在本地就業還是更適合外出務工,隻有“對症下藥”才能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此外,各單位隻有立足自身實際,才能更準確地掌握需要關注的難點痛點到底在哪,同時也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辦實事、辦好事。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還有其他領域,這需要在了解問題的症結在哪裏,然後從實際出發,拿出一個較好的對策。我們可以關注每年的十大為民辦實事事項,以2021年為例,所涉及的內容包括菜籃子、農村飲水、學校教室空調、便攜式除顫儀等,這些事項與三亞市實際情況密切相關,都是群眾所盼所想所關注的內容,因而十分接地氣。
為群眾辦實事,重在見實效。如前所述,“急難愁盼”問題可能涉及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群,例如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麵,就需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其中,有些問題也許可以用較快的速度解決,就需要雷厲風行,提高效率,防止拖遝;有些問題可能難度較大,需要較長時間來處理,在分析研判後要做好用心持續跟進事情進展的準備;有些問題是隨著城市發展出現的新情況,這可能需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方能有效加以解決。
為群眾辦實事,暖人心,見擔當。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見實效。
(張雪鋒)